陕西旅游演出如何从仿古歌舞中突围
近年来,全国许多地方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驱动下,为让游客逗留更长的时间、增加消费,绞尽脑汁为旅游填充更多的体验和内容,旅游演出即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。这些演出往往能凭借编创队伍的名人效应和旅游胜地的知名度,很快取得商业成功。前有鉴,后仿效,一时之间,旅游演出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,张艺谋的印象系列,北京的《功夫传奇》、杭州的《宋城千古情》、河南的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等等,在旅游市场火爆异常,大赚真金白银。
不过这些都是2000年前后的事了。其实早在28年前人们尚不知旅游演出为何物时,陕西就推出了《仿唐乐舞》和《唐·长安乐舞》,复活了盛唐大曲,在全国率先搞起了旅游演出。“两唐乐舞”一经问世,便得到市场的认可,西安各大旅行社纷纷提出,要将“两唐乐舞”作为面向外宾的定点商演。随后,陕西又相继推出《唐都风情》、《唐·开元使乐》、《大唐礼乐》等6台唐乐舞系列剧目,积累了唐舞、唐乐、唐歌等优秀节目60多个,个个都叫得响,演出收入也是颇为可观……一时间,唐乐舞系列成为西安地区旅游文化市场的主打产品和金字招牌。
然而,经过了20多年发展,一度引领全国旅游风尚的陕西旅游演出业,如今又是何种情形?仿唐歌舞的招牌是否依旧光鲜?日前,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相关演出团体。
唐乐舞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”
自陕西省歌舞剧院(简称“陕歌”)1982年9月推出第一台仿唐乐舞以来,陕西旅游演出已经有28年的历史了。《仿唐乐舞》,可谓首开中国旅游演出之先河。
《仿唐乐舞》紧紧围绕西安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——唐朝,进行了大量的历史考证,对其歌舞、音乐、服饰等进行了挖掘整理,还观众一个真实的唐朝。这台演出集中了当时陕西省歌舞剧院最优秀的编导和演员,经过数度修改打磨,最终形成了一个独具陕西特色的文化品牌,同时成为陕西旅游演艺的代名词。
28年来,陕西仿唐歌舞接待的外国政要元首和游客不计其数,成为国外游客点名必看的保留节目,也为陕西旅游赚回了大量外汇。据统计,《仿唐乐舞》等唐乐舞系列的旅游演出项目,28年来演出2.4万场,创收8000余万元……
当年,《仿唐乐舞》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,其演出盛况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。一度在游客中,流传着这样的说法:“没看过兵马俑、《仿唐乐舞》,就不算真正到过陕西。”1987年起,陕歌与唐乐宫合作,在唐乐宫推出《仿唐乐舞》,获得极大成功,旅游与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结合。1998年,陕西歌舞大剧院建成,从此结束了陕歌长期无演出场地的历史,他们与唐乐宫的合作也画上了句号。但两家在原来的基础上,各自对《仿唐乐舞》进行了扩展和开发,分别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表演和配套服务,目前经营状况尚好。
进入新世纪,旅游演艺也已经成了各地旅游市场中一道不可或缺的“招牌菜”。但在连日的采访中,记者听到的对陕西旅游演出现状的评价却是:“惨淡经营,裹足不前,缺乏创新”,这多少令人有些意外。
尽管一些旅游演出单位出于保守心态,不愿意过多诉及目前的窘境,有些甚至说目前的演出状况“挺好”,但这种讳疾忌医的心态,并无法掩饰陕西以仿唐歌舞为主的旅游演出遭受“冷遇”的事实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许多仿唐歌舞演出时仅有几位游客,观众还不如演员人数多,却不得不演。演出单位也是哑巴吃黄连——有苦说不出,还要对外界宣称经营状况很好。
尽管仿唐歌舞开创了国内旅游演出的先河,但与其他省份的许多后起之秀相比,无论是市场知名度还是演出收入,都显得有些逊色,有人曾风趣地比喻陕西的旅游演出: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”。
页:
[1]